一、武功行
这次夏季武功之行,早在一个月就开始准备,秋锋拂月领队选择把处招定在武功山,不是没有原因的。因他本人就是萍乡人,因此,在家乡的武功山开展“处招”颇具意义。为此,帖子发出后就紧锣密鼓地做功略、定行程。 考虑到交通等其它各种客观原因,这次武功之行最终决定成行的人员比较少,共六人,分别是:领队:秋锋拂月。背夫:牛牛叔。财务大臣:南希。联络官:蓝雨。高级秘书:小燕子。美女摄影师:小希。虽然还有一些同学报了名或者希望同行,但最终还是把机会留待下次。25号晚上7:40,一行2男4女共六名队员准时登上了深圳往株洲的列车。按计划,我们将取道株洲,转往萍乡,全程10—11小时,26号早上6点左右即可抵达萍乡,8点左右即可从沈子村上山。然而,天有不测风云,当车到广州东某处的时候,火车却趴在路轨上一动不动了。刚开始大家都没有在意,可是,半个小时过去了,没动静,一个小时过去了,还是没动静,一直等了二、三个小时。其间,当看不到一点继续前行的希望的时候,我们都在讨论,如果晚点太多,不能按计划行程上山的话,我们将如何进退?几乎有了中途退票回家的打算。也许是考验我们对武功山的忠诚吧,在苦苦等待三个小时后,列车终于启动,向株洲进发。 因为晚点三个小时,到株洲已经是10:30,赶不上早班开往萍乡的列车,只好改乘汽车前往,到达萍乡已经是中午12点了。
二、武功情
当我们一行走下从株洲开往萍乡的汽车,迎接我们的是几张热情的笑脸,这是领队秋锋拂月的几位同学。这次武功之行,见证了世间少有的同窗之情。 听说老同学要率队开赴武功山,秋锋的同学们早上五点就相约一起,准备迎接老同学的到来。由于火车严重晚点,他们也就一直望眼欲穿、翘首以待。见面简单寒喧几句,大家便上了同学们的车,直奔武功山脚。在那里,当地的村书记已经备好丰盛的午餐在等候大家。 作为户外人士,我们已经习惯自助,但这次武功之行,却被浓浓的同学感情所包围,盛情难却之下每一个人都成了被照顾的对象。从到达萍乡开始,到登上回程火车,吃、住、行,全部由同学们“包办”,而且,徐书记百忙之中仍然坚持亲自开车接送并前往金顶陪同,张书记、彭书记也是热情接待,盛情难挡。因此,在26号中午的“接风宴”和27号下山后的“离别宴”中,秋锋和我分别都多喝了两杯,以至于有些醉意。其实,酒不醉人情醉人,同学之间如此之情深厚谊,让人不得不醉。 作为AA户外平台,当然AA是我们户外的宗旨,但是无情未必真豪杰,有情也未必就不是AA。盛情之下,恭敬不如从命,因此,这次活动最终我们没能违拗过同学们的盛情,欣然接受了“被照顾”,活动也从简单的户外活动,上升为一次友谊观光之旅,甚至,按徐书记的话说,已经上升到革命老区和经济特区之间的友好访问。这虽然不能成为范例,但却也是值得肯定的。
三、武功美
武功之美,美不胜收。 这是我第二次武功之行了。去年圣诞节,曾经领略过武功山之美,但那是武功之美的“秋天版”,风格是完全不同的。 事实上,这次上武功山,天气并不好,前后都下雨,唯独27号早上及上午天晴,这似乎是老天有意安排。从沈子村上山时已经下午2点,而且雨势还较大,一路上大家已经做好摸夜路的准备。由于有三位陪同的同学一起上山,而且其中两位女同学平时少有户外活动,因此,一行9人大家走的比较慢。从沈子村上山后到达一条机耕道,恰好遇到两位挑夫,结果跟着他们抄近路上山,但这条路却比上次走的路难度大很多,笔直而且很陡的山路,急升千米。但当大家穿过密密的杉树林爬到山顶的时候,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:此时风停雨歇,茫茫云海,就在脚底下奔流,远处的山峦、塔影时隐时现,人们仿佛梦中。一阵狂拍之后,大家都说不枉此行。特别是同行的美女摄影师小希,这次居然扛着单反上了武功山,看来她是玩大了。然而,相比之后的行程,这其实不过是先尝的一碟特色“小菜”而已。 武功之美,一是云海日出、二为高山草甸、三、奇松异石。这次活动三样占齐,一样不缺。 武功观日出是上武功山的人“必备节目”,但能否看到日出,关键在天气,而不是个人主观愿望。这次非常幸运,不但看到了日出,而且是相当壮美的日出。原预测早上六点左右上金顶观日出,因此把手机闹钟调至5:30。然而,27号早上还不到五点,就被窗外一阵嘈杂的声音吵醒,敏感的神经立刻紧绷了起来,意识到可能日出了。因此,马上就像听到紧急集合号音,从床上弹了起来,穿上衣服顺手携带两相机就往外奔。此时,对面美女摄影师小希来敲门了。晕,居然落后于她。等我们奔出住舍门外时,果然看到远处很低的天空,露出了一抹微红,并慢慢闪开一条缝隙来。而窗外一字排开,已经不少人架起了长枪短炮,在此严阵以待了。此时光线相当幽暗,远山若隐若现,而云雾则一阵阵从眼前飘过。由于没带三脚架,被迫使用3200的ISO进行拍摄。此时拍摄的效果并不理想,随着一阵阵云雾弥漫而来,伴随着一阵阵叫骂声,我也不停在心里骂着:这该死的雾!我一看时间还早,流云很多,便和小希不断往金顶的上方撤(因为我们住在最低的五号房),并时不时回头关注天空和流云的变化,一旦流云去尽,则停下来拍几张。当上撤到一个庙的半山时,天空已经出现明显变化,光线强了许多,而流云也基本飘尽,我们便停下来边拍边等候日出。我也随着光线的变化,调整ISO的参数。不久,远处天际开始露出一丝太阳的金边,整个金顶,从四面八方暴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声。可是,太阳弦即又被一厚厚的云层所掩盖。同样,金顶的四面八方又传来一阵阵的哀叹和叫骂声。少顷,太阳似乎有所不服,又翻越云层,半探出头来。欢呼、赞美甚至歌唱声再起,如此反复,不知有多少次。有许多形容日出的比喻,但我看金顶日出,想到的却是炼钢炉,半遮半掩的太阳,尤如半个炼钢炉口,强烈的光线掩盖不住,拚命往外喷射,同时也吸引着众人的目光。大约半个小时后,太阳已经升到很高处,但却被厚厚的云层牢牢控制着,时不时露出一线强光来。此时的武功山,层层叠叠,一山隔一云,层次非常分明。站在金顶,极目四望,视线清透,眼底景色,似梦如幻,我不断跑动变化不同的方位,猎取更美的景色。陶醉在美景中的我,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把美女摄影师小希给丢了(到底是我丢了她还是她丢了我,待考)。当我回到住地时发现,同伴们全部都不在,看来,武功日出,对每一个上武功山的人来说,都不可能无动于衷吧。 武功山的高山草甸,其规模、其美态、其勃勃生机堪称绝世,10万亩高山草甸绵绵于海拔1600—1900多米的高山之巅与巍峨山势相映成辉,其间不时点缀奇松秀木三五株,画龙点晴。从翻越沈子村后山的莽莽杉树林起,一到山顶,便豁然开朗,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高山草甸。从金顶往法云寺,正是草甸的精华段,徜洋在绿油油的山间草甸,身边散发出浓浓的青草的味道,此时的你,心中已无任何杂念,只希望时光停留在此刻,永远也不要往前。走在这样的山峦之间,无论你是多猛的驴,你的脚步也无法不停奔腾,只会慢慢流连,如痴如醉。 武功山海拨1918.3米,无论从哪边上山,陡峭山路都不可避免。由于山高路险,其险峻山势也就成为武功山的一大特色,特别是山间间杂着为数并不多、也不大的松树,愈发突显出武功山的俊美。这次从沈子村上山后,跟随当地挑夫,从机耕路左则“小道”上山,陡峭的山路,笔直而上,急升千米。当登上山顶,左右两面山下景色一览无余,特别是恰遇难得的雨后云海,不但视野开阔,而且还有“只在此山中,云深不知处”的感觉。而从金顶下山,这次则在三位“地陪” 张哥、艾姐、艳姐的带领下,从红岩谷下,这里虽然少了一些草甸,但却是有另一番美景,下山的路虽然是修好的石阶路,比沈子村上山路安全不少,但其陡峭山势却有过之而无不及,小小的石阶路被夹在两边笔直的山峰间,由于太陡,因此,不允许台阶过于宽阔,有的只能横着脚才能踩稳,其宽度不过10CM。如此急降数百米后,直达山腰一处落差达120米的瀑布处。一路奇松异石之美景,让游者叹为观止。
一、 武功经
武功山,百走不厌。也许是我情有独钟吧。虽然只是第二次武功行,但感触颇多。一家之言,仅供借鉴。 1、去武功山是去欣赏、拍摄美景的,不是去暴走的,因此,最好不要赶路,慢慢走、慢慢看,两天稍紧,三天最好。冬天可住店,夏天可露营,背上帐篷慢走三天,很爽。 2、到武功山,到一定的人数能包车当然更好,如果人数不足,也可以坐火车前往,如果不晚点的话,方便、快捷。深圳晚7点多发车,到株洲转一站到萍乡,全程10小时,比汽车更快,而且安全舒适。萍乡到沈子村登山口可打的或者蓝牌车,150元,人均30元。 3、武功山全程补水比较容易,一路上都有山泉水,因此,负重安排可适当减免此顶。如果不是烈日炎炎似火烧的天气,随身携带一升水基本足够。 4、武功山两侧有多条上下山路,每一条都有不同的风景,建议每一次走不同的路上下山,会有不同的收获。 5、冬天上武功山,最重要的是手和耳的保暖,因此必须做足二者的保暖措施。 6、在家里睡足,上武功山尽量别睡,以免错过观日出的最佳时机。 7、武功山是我见过最美的山,武功山上的旅店是我见过最脏最窄的旅店,如果你受不了委曲,还是自己背帐篷吧。
|